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哪种人、怎么样培养人与为哪个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医学高等教育承担着培育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的要紧使命,医学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直接影响将来国内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的思想政治水准,直接关系到国内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方位”策略布局。
2、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与办法
本课题在四川四所医学院校根据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来源地区等指标,整群抽取了本科生1500人作为研究对象,总计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收回1452分,有效率达到97%。其中男孩496人(占比34%),女孩956人(占比66%);其中临床专业364人(占比25%),中医学332人(占比23%),护理学234人(占比16%),药学专业215人(占比15%),康复、针推、公共卫生等其他专业307人(占比21%)。调查年龄段为18~23岁的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调查一方面由课题组成员在所在学校所授班级发放问卷,另外一方面则是深入其他医学院校在图书馆、自习室等场合发放调查问卷所得。
本课题研究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撰写了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调查问卷,先进行了小规模班级前期实验,最后依据问卷答卷度较高的问题依次排序,拟定了最后的调查问卷。
3、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情况剖析
1.目前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情况总体好
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情况总体好,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特别在情感认可方面得分最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勇于实?`,不断革新,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用新思想引领新正常状态,用新理念指导新实践,用新策略谋求新进步,国内经济社会进步再上新台阶,为全方位建成小康社会、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问卷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大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都有极高的认可度。个人行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深受广大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认可。遭到如“2016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梁益建、最好看的乡村大夫王布和等很多出色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的感召,秉承将来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需要,很多学生表示,以后从事医疗行业工作后也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目前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大家也发现,目前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在认知认可及践行认可方面得分偏低,不同专业医学生在不同层面认可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女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度比男孩要低,高年级学生的认可度较低年级学生认可度要低。
这类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另外思想的多样化、网络带来的信息爆炸、自媒体平台的负面原因也冲击着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同时,近些年医患关系的紧张、医改带来的社会非议、频频出现的伤医事件都在减少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落后、实效性的不足、“运动式”的宣教方法都影响着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
4、提升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路径研究
1.将传统医药文化与提升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植根并依托于中国的出色传统文化,中华传统医药核心价值是中华民族出色传统文化的要紧组成部分。医学院校应该将中华传统医药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融入教学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践之中。
2009年国家里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中明确指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1、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萧纲《劝医论》中写道:“天地之中,唯人最灵,人之所重,莫过于命。”中医药文化所主张的这种“人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是高度契合的。又如《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医的这种“调和致中”即强调在正道的“和谐”状况下,天地便自然能安定,万物便自然能成长,而和谐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诚者不伪,信者不欺,诚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紧内容。《千金药方》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能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中医药文化所强调的“大医精诚”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的最好体现,也是解决今天紧张的医患关系的一剂良药。
2.将医德教育与提升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相结合
近几年来,国内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日益增加。导致这样的情况是什么原因纷杂,但就问题的解决渠道而言,加大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定是题中之义。国内传统医药文化中医学道德体系有着悠久的传统和特殊的价值观念。《黄帝内经》指出:“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孙思邈《千金要方?序》中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为医之法,不能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这类都表达了中国中医药文化的道德理念,医德是中医药文化自己价值的内在需要。中医强调“精诚合一,德术并重”,这就需要今天的“九零后”“零零后”医学生要耐得住寂寞,要下得了功夫潜心学习、研究专业,医术的“精”是解决医患矛盾于无形的第一要义。“大医精诚”的“诚”就需要医德高尚。“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这类传统医德的规范依旧是今天解决医患矛盾的良药。 3.立足“两课”课堂,合理的利用“网络+”平台,改革宣教方法
提升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要立足于“两课”课堂,合理的利用“网络+”这个平台。
2015年零点调查的数据显示,用网络的大学生比率高达97.9%,在用网络的人群中,96.4%的大学生最主要的信息途径为网络。大学过生日均用网络时长6.1小时。依据2014年本课题组对成都中医药大学5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越82%的学生获得各类信息源自互联网,其中76%的学生主要用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或iPad)获得信息。因此传统的“两课”课堂在成绩构成中应依据校园互联网建设的实质状况,适合地增加互联网教学、网?j互动的成绩比重。
2014年由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联网、实践”三位一体教学体系被评为教育部2014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办法改革项目。学生通过视、听、阅结合的听播客、观视频讲坛,完成自主学习的常识性、定义性的内容,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社区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借助网络平台,思想政治课达成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本”的转变。
伴随网络的进步,传统的宣教方法不可防止地遭到新生事物的冲击,但网络也为传统宣教方法的进步提供了机会。
2015年浙江传媒学院首创“网络+”思想政治课走红互联网,通过“思维理疗馆”微课堂节目,用脱口秀、明星教师牢牢吸引了“九零后”大学生的眼球。如“思维理疗馆”第一季通过《斑马线上说法治》《高贵的文明》《围棋之和》三个话题视频,分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 “文明” “和谐”进行知道读。就这种模式实质而言,它立足传统的教育方法,但借助了网络的传播思维,这是典型的旧酒换新瓶的成功。
2015年本课题组借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用网络思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传统讲坛与微信、微博等传播平台相结合,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教育成效。微电影作为一种投资少、制作周期不长、放映时间短的新兴传播体,以其完整的故事情节,用迅速高效、低门槛、放映渠道广的特质吸引了现代生活快步伐下的青年。
2015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微电影大赛就收到数十个作品,其中不少作品都立意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类作品通过网络的点赞、转发、评论在学生中都起到了非常不错的教育、熏陶用途。